close
游錢人1歲3個月就送到沖繩的托兒所,當時孩子除了用哭及肢體動作之外,也說不出什麼完整的日文單字。在學校跟同學之間的互動最常發生的糾紛就是動手搶玩具,甚至嚴重時被咬傷回家,但狀況並沒有持續太久,游錢人在家也多了一個媳婦沒教過的動作「ㄅㄨˉㄅㄨˉ」(指頭比叉叉)
第一階段:學習不行
原來學校老師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游錢人知道看到這個手勢就代表「不行」,先教會小小孩什麼行為動作是不行的(包含危險的地方)
雖然成功制止搶奪的行為,但對1歲多的游錢人來說喜歡的玩具一旦到手要交出來又是另一種哭鬧糾紛。
第二階段:交換、取捨
不是分享喔!小小孩最容易的就是把所有喜歡的東西全收在自己身邊,但真的有辦法兩隻手同時間全部都玩的了嗎?(肯定不行)
取捨:讓小小孩主動交出當中沒這麼喜歡
交換:拿更大(通常大都會中招),或者比較不一樣的東西做交換(大人可協助誇飾玩具特色)
當小小孩交出時說「はい、どうぞ」=「好,請」伸出手,久了孩子聽到「はい、どうぞ」跟伸出手就會意識到該交出東西。
雖然學會交換甚至拿出不喜歡的假分享,但遇到喜歡的東西怎麼也不放手,又是另一個糾紛的開始。
第三階段:輪流
游錢人大約在2歲前就已經很了解玩遊樂設施要乖乖排隊,問老師怎麼辦到的,老師說沒有速成法,唯有不斷的在需要排隊時告知「順番」=照順序,安撫情緒告知此時動作就是照順序排隊,自然而然聽到「順番」就是排隊等待。
那共用的玩具又該如何排隊等待呢?
學校老師說,「提醒孩子的同理心」,讓游錢人清楚知道他很想玩喜歡的玩具,同樣的對方也很想玩,如果換成游錢人玩不到時會不會難過甚至傷心哭哭呢??唯有輪流才能皆大歡喜,老師協助想玩的小朋友耐心等待,並也協助正在玩的小朋友意識到同理心速速交出玩具。
久而久之,小朋友對於比自己小的小孩都和善的主動禮讓玩具。
雖然游錢人學會了在外等待、輪流,但回家之後,想要「一起玩」「一起讀書」任何「一起的行為」又是另一種對爸媽的地獄考驗。
第四階段:時間性等待
在游錢人2歲6個月學校固定的家庭訪問時,我提出以下兩個煩惱的詢問老師該如何解決
1,兩手各拿一條麵包,尚未吃完,又吵鬧著要第三條麵包(我不認為吃的完)該拿給他還是堅持不該拿呢?
老師說:情緒高昂時首先要處理的是哭鬧情緒,媽媽不是不願意給他吃而是想要他吃完一個再吃下一個對吧?(我的天啊!老師超懂媽媽)我建議媽媽將食物拿在孩子眼前,清楚告知同意給他吃但這個是「おかわり」=吃(飲)完後再來一個,得先吃完應該吃的才能再吃眼前新的。
2,爸爸在工作,游錢人堅持要跟爸爸玩(媽媽代打被拒絕)該堅持不行還是妥協?
老師說:請爸爸明確的告知「我正在處理工作無法陪游錢人玩,但我手邊工作結束陪你玩」,讓孩子觀察爸爸的行為,也讓孩子學習等。但等不是真的等到爸爸所有事情都做完,大概等個5-10分鐘,工作一個段落,先陪孩玩,讓孩子的等待得到回應(玩一下下)爸爸再次告知孩子「現在換爸爸要工作,游錢人陪爸爸工作」,反覆這樣的互動之後就能拉長等待的時間。
用了老師的方法之後,游錢人(2歲9個月)現在還可以到更進階的版本,明確的請他等到分針指到任何指定數字及在指定時間內結束手邊動作進行下一件事情。
老師說:「孩子的教育沒有絕對也沒有對錯,我家4歲的孩子每天也是有不同的事情在哭哭鬧鬧,唯有不斷試才能找到孩子適合的教育。」
老師真的好會安慰我這個挫折的老母😭😭
希望有心看完這篇文章的家長們,也能體會到不同文化不同的教育方式,好的方式可以互相學習讓我們的孩子更好。
《沖繩媳婦在地生活待續....❤️》
🇹🇼️🏖️🇯🇵️FB:「沖繩媳婦」粉絲團
🇹🇼️🏖️🇯🇵️鎖定更多沖繩生活請至粉絲團
🇹🇼️🏖️🇯🇵️Instagram:et_wang110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